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等有關工作要求,協同做好國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于推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助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支持廣州市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培育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促進廣州市中小企業素質整體提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在全市范圍內累計培育300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
二、重點任務
(一)梯度培育行動。優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的頂層設計,形成梯隊培育格局,著力培育一批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立健全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庫,每年入庫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種子企業,同等條件下優先遴選“專精特新”扶優計劃培育企業申報國家、省“專精特新”資質評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市工商聯)
(二)技術創新行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產品競爭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購置研發設備、軟件,與高校、科研院所創新產學研合作方式,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引智、引技、引才,提升在細分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支持各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創新投入,申報各級重點研發計劃。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運用。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強自主研發成果知識產權保護,指導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開展發明專利布局,建立核心技術專利池。(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市場開拓行動。把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做優做強產業鏈相結合,鼓勵“鏈主”企業向“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開放市場、創新、資金、數據等要素資源。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定期組織召開“專精特新”新品發布會,鼓勵企業參加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會等國內、國際展會。綜合運用首購、訂購、推廣應用等方式,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發創新產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貿促會、市工商聯)
(四)三品提升行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企業產品質量管控能力和品牌培育及創建能力。支持企業開展境內外商標注冊和維權、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的注冊和維權、現代服務業商標的培育和發展。加大強企增效工作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覆蓋面,幫助企業查找管理和技術短板,提出整改建議,增強企業內生競爭力。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媒體集中宣傳等活動,通過政府牽線搭橋以“打包”方式和媒體洽談合作,探索開展“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專題宣傳推介活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五)數字賦能行動。遴選一批智能化數字化賦能服務平臺或機構,為我市中小企業智能化數字化賦能提供支撐。推進智能化數字化賦能“專精特新”企業,鼓勵企業從生產流程、質量管理、運營管理、品牌培育、數字化云設計、個性化定制、供應鏈等方面運用數字化解決方案。鼓勵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云設計和仿真應用推廣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數字化研發設計方案在中小企業中的規模化推廣應用。依托龍頭企業推進供應鏈智能化數字化賦能工作,運用區塊鏈等技術提升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能力水平,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同創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六)融資提速行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鼓勵企業搶抓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契機申報上市。組織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等參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投資對接及項目路演。發揮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華南基地、新三板華南基地、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等平臺作用,針對符合條件企業開展“多對一”上市培育服務。充分發揮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作用,促進社會資本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股權投資力度,引導各類投資機構擴大直接投資規模。拓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渠道,依托地方信用信息和融資需求對接平臺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推廣“專精特新”企業批量融資服務,鼓勵銀行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設立專屬產品。發揮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等地方金融組織作用,鼓勵引導各類地方金融機構加強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業部、市工商聯)
(七)生態優化行動。整合各類服務資源,為入庫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識產權應用等公共服務。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優先納入市領導掛點企業,依托廣州市政企溝通服務中心等機構,及時宣講涉企政策,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為“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一批政企聯絡員,搭建企業與政府常態化對接溝通渠道。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領軍人才,與知名高校和其他社會機構開展合作,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管理人員開展培訓,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符合申報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綠色通道評審職稱,不受學歷、論文等資格限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聯)
三、培育措施
(一)企業認定獎勵。對認定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廣州市行政區域以外遷入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簽約落地并完成商事登記,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園區培育獎勵。對成功從廣州市行政區域以外引入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落戶的提質增效試點產業園區運營主體,一次性單個項目分別給予不超過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對聚集1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產業園區授予“專精特新園區”牌匾,并優先推薦申報省級以上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降低融資成本。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國家、省和市級“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計劃產生的費用,分階段按照50%的比例予以補助,單個企業上限300萬元。對國家、省和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的銀行貸款予以貼息,對貸款產生的擔保費予以補助,單個企業上限100萬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加強數字化提升。對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費用,給予不超過30%的補貼,單個企業不超過300萬元。實施中小企業強企增效工程,每年安排不少于30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優先在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中遴選不少于60家試點企業,重點從企業生產流程、質量管理、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內生增長動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用地用房支持。將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的用地需求優先納入供地計劃,專門針對“專精特新”企業需求規劃切分并供應一批中小地塊,鼓勵實施“帶方案”出讓,推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合并辦理。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出讓土地、分割轉讓產業用房時,產值和稅收標準可調低不超過30%。工業物業產權分割轉讓給“專精特新”企業時可不受須為業主企業產業鏈合作伙伴的限制。政府建設的“產業保障房”優先租賃給“專精特新”企業。優先支持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的緊缺急需人才申請人才公寓、從業人員申請共有產權住房。“專精特新”企業員工租賃已享受廣州市發展租賃住房市場獎補資金的租賃住房的,獲得獎補資金的業主給予一定額度的租金減免。(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六)交通出行支持。對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納稅2000萬元以上的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允許單個企業每年2輛企業為所有人的非廣州市籍中小客車免除“開四停四”限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
(七)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推薦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人民團體領導機構成員人選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主要負責人,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責任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廣州市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協調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扶持政策體系。各區要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機制,明確目標,調動政府部門、服務機構、相關企業多方協同落實行動方案。(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加大資金支持。加大市級資金支持力度,市財政每年新增安排1億元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區給予配套資金支持。支持開展針對“專精特新”培育企業的政策輔導、人才培訓、政企溝通等專項工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強化典型宣傳。協調市屬媒體配合相關部門充分利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資源,加強典型案例推廣,重點宣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創新精神和突出貢獻,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